找到相关内容902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部派时代的修道观

    行者所修的圣道,是有为还是无为,在学派问亦足有诤论的。但在有部学者,肯定的认为圣道是有为的,不过是无漏有为而已。如其对于四谛的分析:集二属于有漏有为,道谛属于无漏有为,灭谛则属无漏无为。所谓有为是...名为法智,此后境智与前相似,所以得为类名。缘欲界及上二界的,有这样的四心生起,缘其余的集灭道三,同样的各有这样的四心生起。总说一句,缘一一,有四心生,所以次第有十六心,而这是渐次现观的,不是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965952.html
  • 圣开法师:四谛

    四谛  圣开法师  谛者,含有至理的意思,就是真实的谛理。四谛是“、集、灭、道”四种真理,此四种义理,凡愚不知,唯圣者所见,故名为“四圣谛”。  (一)—痛苦是快乐的相反,身心遭受逼恼名为,...之内,六道轮回,无有出期,终不能离。“、空、无常、无我”是的四种行相,大乘义章日:“苦海迁流,说为无常;非我所,故名为空;非我体,名为无我。”有内与外:身内身外一切伤害、疾病、饥渴、...

    圣开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368035.html
  • 丽江壁画代表作--《如来佛会图》

    。  由上而下的第二层,有如来佛肩部的两侧,又画了两组着武将装束的道教神像。虽个个虎背熊腰,威风凛凛,但各自都合掌静听着佛祖解释“四谛”中的佛理。即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的真义。  我们今天看到的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4069312.html
  • 做个喜悦的人----若耶溪

    可使烦恼止息吗? 三、为何四念处可使烦恼止息 四、身、受、心、法——四个察觉的对象 五、人人皆可一试的方法 六、放下包袱的过程——、集、灭、道 七、以“”为核心的原始佛教 八、无忧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41075139.html
  • 慈济举行庆祝“佛诞节、母亲节、全球慈济日”活动

    “其一,于‘佛教慈济’,人人以佛心为己心,故应感恩三宝(佛法僧);其二,感念父母生育之恩、师长教导之恩;其三,感恩苦难众生,让我们从他们的示现了解。” 浴佛典礼,以虔诚供香花、献汤烛、礼佛足,许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新闻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20145579175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有人说:事实上五蕴不是,对五蕴的贪爱才是真正的

    问:有人说:事实上五蕴不是,对五蕴的贪爱才是真正的。可否请禅师简要地解释这点? 帕奥禅师答:它们都是。在《转法轮经》中佛陀说:──「简言之,五取蕴是。」。为什幺呢?因为五取蕴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。如此,我们能说它们是乐吗?贪爱是名蕴,当然也一直遭受生灭的压迫,所以也是。 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五蕴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20463097259.html
  • 悲心的所缘与行相

      悲心的所缘,即具有苦苦、坏、行的苦恼有情,包括下至地狱、上达有顶的有情。   此处,须明确悲心的所缘境,未精通的人一般只有“缘苦苦悲”,连“缘坏悲”都很鲜少或很微弱,更不必说“缘行悲”,如此,悲心的所缘就很狭小。   此处,缘有情悲是一种遍缘三界有情的悲心。这是经由学习教法发展而来的。因此,中士道修成为引发大悲心的重要基础。   弥勒菩萨在《大乘庄严经论》中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菩提心|悲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2/12012120648.html
  • 四谛

    之义。但此四谛唯圣者所知,非凡夫能知,如《涅槃经》卷十四:昔我与汝愚无智慧,不能如实见四真谛,是故流转,久处生死,没大苦海,“若能见四谛,则得断生死”。由于圣者所证,故称四圣谛,或四真谛。  即...生老病死刹那变异而生苦恼,即名行。八即: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和五盛阴。外有寒热饥渴等逼恼之身,内有烦恼之心,所有诸皆归所摄。  集谛:集谓积聚二十五有苦果之因,一切众生,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839808.html
  • 空性

    言取义的教授非由量所成,必须在特别化机对此教法的需要方面加以解释。例如佛说通过证悟与串习四谛: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能获得解脱。有四谛十六行相,略说为:   :   1、无常   2、   3、...一切佛教宗派皆认为即轮回的内外诸法是无常、、空、和无我。   有为法是无常是因为其坏灭不需除本身的生以外的因,有为法有坏灭的性质。这并不表示混杂,因就如在无风的房子里火焰能保持平稳,在得止(奢摩...

    吉弗里霍普金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0343246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?

   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?   最基本的教义主要指“四谛”。  第一是“”,这是讲受苦的现象,也就是说我们居住的这个世间是“娑婆世间”,意思是“不堪忍”。人生有二和八之说。二是指内和外...等等,最后就会受报。  第三是“灭谛”,这是说灭的办法,也称灭度、寂灭、圆寂、涅磐等等,指贪的熄灭、嗔的熄灭、痴的熄灭,放弃、消灭爱欲与对此五蕴之身的贪求,就是的止息。  简单说就是悟到真理,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5550278.html